游客发表
谭嗣同等维新派,一方面坚守着中国的传统,以仁为根本,另一方面学习整合人类各种文明成果,为我所用,谭嗣同开拓了包容古今中外思想资源的新境界,他是晚清重要的启蒙思想家。
唐代孔颖达解释说: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者,此明圣人用此天之神道以观设教而天下服矣。不过各国宗教名称,土音不一。
孔颖达对神道设教的诠释可谓揭示了儒家神道设教的本质。上帝与道的关系是他讨论的重心,他说: 上帝神通,非常广大,无名可加,强名曰道。道者,所以统万教而一之者也。上帝独爱于人者,即是上帝之所以自爱也。这是对古今中外不同上帝观的整合与超越。
是知有形有象之品物,悉是无形无象所化生,即凡宇宙之精华,其随在显著于事事物物者,何一非至神至妙之表现乎。由是言之,师也者,又上帝之代表也,为代上帝以宣化也。年仅20岁,即用英文写成第一部学术专著《人性与人之使命》。
先生在文中多有由此及彼、由彼返此的比量辩证。先生一再与西方作比,认为承平之时中国人不赖警察与牧师维持社会秩序,全得益于儒家教化本乎人人所共有之良知良能,即人性之善,理想极高明,而又平易近人,故最具普遍性: 当太平无事政治清明之日,中国无数川原山谷,间傍小桥流水,自成村落,往往数十年间成为市邑。窃以为先生之追慕太白,乃是风骨意远之所在。迨19世纪中期欧洲浪漫主义思潮已涸竭,自然主义如日中天。
中国民族特富于理性,和平宽容,能忍耐自克,不因彼此间思想信仰不同而互相迫害,其故或基于此。19世纪初期起在西欧北美特权渐次失坠,民主精神方获发扬,然而不过百年,民主前途已岌岌可危。
她无言的心中怕仍系念着遗稿,却尚不知苦心已证正果。晚生王家范谨识于丽娃河畔 许思园,江苏无锡人,出身诗书世家。我先民之受祸烈矣,然而我国学人对罪恶与灾难之感悟认识终不若希伯来人与中古欧洲人所感之深切。思园先生,我无缘得亲睹其神姿风采。
先生还以为此种缺陷也为中国特有的文化底气所限定: 中国文化植根于农民,富于农民气息之士人阶层发荣滋长,其弱点为实用主义倾向太强,过于重现实,妥协性太大。晚生虽是在文革劫后读到遗文的,此种心理障碍当时亦然不能排遣。将来如何能成为世界文化之一部分,而同时保持其独立性,不仅为我国文化史上最大之课题,且为我民族兴衰之关键焉。道家则有为道日损之说。
孔子云:人能宏道,非道宏人。于此,再一次呈现出无数先贤以至今人亦难排遣的生存困境:道德与政治的内在紧张。
1957年毕业于江苏昆山中学,后考入华东师大历史学系。在徘徊于传统与反传统的几度折腾之后,这些话已经容易咀嚼出其中的特殊的品味来了。
最主要者为士大夫虽来自民间,但形成阶层之后则高居民之上,成为受大众供奉、受帝王豢养之辅治者。许思园著,李应志/澄因译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年9月版 本书除第四、第五部分系旧时所作,见刊于建国之前,都为自然科学与科学哲学专论,中国哲学论、中国文化论、中国诗论均著述于1956年至1957年间,前后相续一年有余,正值先生走入知天命之年。在常人看来,他应该是一位已十足西化了的学者。郁南前辈出诸湖南浏阳唐氏,著名近代政治家唐才常季弟之女,体态清癯,瞳子炯然有神,举止风度翩翩然名门闺秀风范。然两家于物欲俱不主遏绝,而以萧散奏净化之效。2002年入北京师范大学就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西方文论方向,2005年获文学博士学位。
当然,现今的我,也再不会因此而轻忽了先生透过纸背所传达的深意——自由的最高境界——以及由思古之幽情所寄托的追求。20岁时,用英文撰写论著《人性与人之使命》,付印成册,分寄国内外,受到不少中外学者名流,如英国曼斯菲尔德、白克司,法国纪德,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以及吴宓等的称道,唐君毅先生时有长篇评论发表。
人类之劲气原不随个体而消亡,直与天地同其不可磨灭。于此浸润既深,胸襟自然如风光霁月,尘埃不到,浮世烦忧,如千金重担,顿而卸落,从物欲之桎梏中解脱出来,自由自在活泼泼地,遂能与自然融和,与大群融和。
在此,晚生斗胆直言,以历史的或生活的经验事实准之(这特别要感谢多少次的上山下乡、访贫问苦,才读懂了中国真实的农村生活),先生对中国旧日社会的印象,迹近于已然将心中之向往化入的田园诗境,似也掺和着一种淡淡的、吾辈恍若隔世的文人或绅士气息,情乎天真。我以为诗论最见先生真谛,实为前二论点睛之笔。
足见孔子内心生活至为强烈。其时,因与学中君有师生忘年之谊,得以拜识他的姨母,先生夫人唐郁南。本文系《中西文化回眸》1997年版本跋,爱思想网受权发布。思园先生是在两个高峰之间的低谷时期,孤往独行,继续执着地思索着,有一些话今天读来已不感突兀,可在那时似同空谷足音: 中国文化之深厚博大与悠久超过古希腊,然而逊其精彩。
先生异乎此,独发异中之同,道出世上所有文学乃至历史、哲学,虽多姿多采,风格迥异,穷其究竟无不归于人学。穷则变,变则通,而穷通之枢纽则正在今日。
然融和必须于不断开拓中求之。至此,我们已领略到了一种在当代文化热中殊为陌生的、非肯定又非非肯定的思维形式。
先生的一部分遗稿,学中君携来亦曾匆匆读过。由此,也就更可证明先生究其底蕴毕竟诗人特色至浓,欲兼备李杜于一身,为文只求精彩、兴奋。
中国儒家政治理想与西方中古等级社会及近代市民政权俱彻底相反,今后实有深入探究之必要。死,当然并不一定是不幸的事,也并不一定是可悲的事。然而市民政治基于自由竞争,斗知识,斗资财,漫无止境。情感之发抒则主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操持则特重庸言之信,庸德之谨,不甚慕奇伟非常之行。
中国古人之清明合理,似在其他民族之上,而热忱劲气则不逮欧人。20世纪以来诸学问大家对西方近世时弊之针砭类皆尖刻,入木三分,而与多数盲目迷溺西土、唯欧是美的浅薄议论大异其旨。
正如梁漱溟力持中国社会无有阶级,思园先生亦然证言我战国秦汉以来几乎不再存在特权阶层,后学以为犹不免蹈履尽信书之误,或执于理想而将观念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偏离,忽略隐去。在海外发表《相对论驳议》(以法文本出版,另有英文译本)《从一种新的观点论几何学基础》《波动力学的基础及其哲学含义》等论著。
先生纵论中西比量异同,尚和易平恕,绝少矫厉之词,然谓先生内心无激越奔放、喷薄欲出的热情,非是也。此理想倘渐次实现能使统治者与被统治者间之距离不断缩小,最后建立自治社会。
相关内容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